我是一个看电影容易“入戏”的人,怎么说呢,就是喜欢跟着主人公一起喜怒哀乐。刚刚看《天堂电影院》的时候就哭了两次,甚至有一次眼泪都淌下来了,赶快去洗手间整理了一下面部,结果回来继续看,还是忍不住簌簌地掉。
说起来或许大家都会认为我看电影是很容易被感动的那种。但是能感动我的镜头发觉起来也就一种,总是回忆让我最感伤。特别是主人公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时候,回忆起以前的种种,主人公伤心,我也跟着掉眼泪。特别是现在离家了这么多年,更有感觉。
穷小伙和富人家女孩的恋爱注定是没有结果的,“贫贱夫妻百事衰”。而现在也不难理解老头子为什么说“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会认为这个地方是世界的中心”,就不难理解老头子为什么替沙维图拒绝。毕竟不能让儿女私情羁绊住了鸿雁高飞之志。
多年以后,回到故土,才发现自己还是属于这里。这个小镇虽然一直在变,但是还是有温情不变,妈妈仍然最懂孩子,仍然最怀念过去而给孩子一间特别的陈列室。这些细小的地方,却最打动我。
老头子是倔强的,在最后几年仍然不肯让托托回来看他。这个时候自己的镜头自然会转到离开的火车站,转到最后的几句话,“不准回来,在此之前,不准回来”,转到托托服兵役回来后老头子的话,“我不想听你说,我想听别人谈你”。当这么多年后,在新闻里,在电视里,别人都在谈论沙维图这个人的时候,老头子是否满足了呢?
回家,多么陌生的词汇呵。
为什么又要说起酒来?很简单,因为我根子里还是四川人,而四川历来是出好酒的。
酒的历史我也没去追溯过,想来大概是哪个古人煮好的饭结果没吃烂成水了却发现这水特别好喝的缘故吧。查正经的故事,那是远在商就有酒了,没见纣王修酒池肉林与美人嬉戏不亦乐乎么。
对于酒来说,酿造可是个大工艺。在战国时候就有一个故事。据说很早很早以前,就中山国的人酿的酒特别的香醇。好到什么程度呢,喝了一口,就会醉好多天。听说了之后啊,就有一鲁国人来学手艺。这东西在中山人看来就跟可口可乐的配方一样,恨不能好几个保险箱锁住的呢,怎么会传给你一鲁国人。这人啊,就什么也没学到,但是不好空手回去让人笑话吧,就去偷人家的酒糟,然后用自家的酒泡上,号称是中山国正宗手艺。这其实就跟现在满街的兰州拉面一个道理,图个名气。
可见,在战国的时候,酿酒工艺还不是很成熟。发展到现在,酿酒其实说来也就这么几个步骤。将富含淀粉的粮食啊水果啊煮熟了,加点酒曲在那发酵,发酵好了留出来的就是酒了。不过,这东西也得讲究,比如原料吧,用高梁、还有五粮,当然啦,还有葡萄啊之类的。还有水,你看人家茅台,就一口井出水酿。加来发酵的酒曲这东西就是酒厂里面的宝贝了,不外传的。再说,好酒都要经过好几次蒸馏发酵的,如果就一次蒸馏发酵的,据说难喝无比,大概能与鲁国人酿的酒有一拼。
酒好不好,除了原料,最重要的,还是后期的勾兑。勾兑可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掺水,这是门技术活。经过几次蒸煮后的酒啊,浓度可以和医用酒精媲美,喝下去那是要出问题的,勾兑得度数低一点,才有人敢喝啊。勾兑得好的酒,那是爽口而不上火,勾兑得不好,就是要头痛了。
不过这纯粹是从国酒的角度看,洋酒就不知道怎么搞的,四五十度的酒居然熏眼睛,老毛子真是缺乏文化涵养啊。
上面谈了谈酿酒工艺的问题。其实酒文化啊,除了酿酒工艺的讲究外,还别有情趣。咱从最人民群众谈起。人民群众喝口酒啊就图个热闹,因此在农村就流行装一碗酒,一个一个传下去,不能喝没关系,少喝点就成。酒量上咱汉族向来不苛刻,说随意就好。少数民族不同。去云南的少数民族家里做客,那主人是二话不说,马上捧一竹筒过来,不是竹筒烧肉,而是一竹筒的酒,就要你一口喝完。这是少数民族比较实在的地方,不善于言语么。我们就喜欢喝酒的时候互相劝酒,还得找缘由。比如“老李,你老婆哪个小学毕业的啊?”“XX小学啊”“得,咱爷俩整一杯,敢情我内人和嫂子一个小学毕业的啊”。还有各种各样的劝酒词,就不列举了,免得说我这人鄙俗。那就整点高雅的。
把喝酒这事弄得最高雅的还是魏晋时候的那帮子士族,整天附庸风雅,喝点小酒能不高雅么。然后就有了最高雅的曲水流觞。说白了,就是一群大男人,蹲在小溪边,把特制的酒杯放在小溪上,顺流而下,停在谁那,谁就要一饮而尽,还要雅致地赋诗一首才算完。最著名的那次大家学识渊博都知道,就王羲之题《兰亭序》的那次。
劳动人民就没这么有闲情逸致,喝酒最多也就划划拳。别小看的划拳,那可是身体配合度和意志力的较量,就看谁先服从谁的吼声。而且划拳啊,还揉进了当地最著名的故事,不信可以比较一下各地划拳用语的不同。
上面这些就是酒桌子上的闲话了。要弄点文化,还是要说文人。文人那是没人不好酒的。而且中国有句古话叫“无酒不成席”,没看元稹的老婆卖了簪子也要买酒来招待客人么。哪个文人没帮朋友,那不还得酒精考验么。
文人喝酒和士兵喝酒不同。士兵喝酒能想到最浪漫的也就是那个天真浪漫何以家为的霍将军了,将御酒倒入河中与士兵们共饮,浪漫而豪爽。文人喝酒就是自家的浪漫,比如李白在醉后的投明月而去,苏轼对明月以歌。大概古人的夜生活也因为有酒而多姿多彩,所以月亮上才多了桂花酒的传说。
对文人谈酒,大家都会想起竹林七贤那个个好酒的样子。我不是江南人士,这方面还着实不清楚。我的印象里,若一壶酒的话,就是“对影成三人”,一缸酒大概就只有“八千里路云和月”了。
刘留
乙酉岁末
在马哲的相关书籍中,常常可以看到权利和义务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当然,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来看,这一说法没有错。然而,权利做为独立于义务而单独存在的个体,并不能简单的做等价或类比,更不能将这两者混淆。
权利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权利的存在是不需要社会群体辅助而能独立的。简而言之,人生而俱之就有基本的权利,即人权。人权是整体的概念,包括了生活必须的物质条件,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条件。权利的重要性在于,其不是一种强制性的规则,可以选择享用此权利或者不享用。而很多人常常忽视这一点。比如对于自由权利,有的人是选择享用,但有的人是选择放弃的,而强权机构却无视这一权利,反而强迫人们接受自由。
相对权利而言,义务是社会群体的产物,是社会合作的体现。从另一个层面而言,义务具有强制性,通过社会群体施压达到强制的目的。尽义务是保证社会群体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对一个有序的社会而言,每个个体都必须尽其义务,正是由于义务的强制性,保证了义务能够有效的被贯彻,社会合作得到了实施,再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确保了整个社会系统的健壮性。
义务所达到的效果是长远的,多少是不可见的,但是却是真实存在的。不能因为尽义务不能得到眼前的利益就认为其不必要,认为是多此一举。正是义务保证了社会机器的长效运行,个体的义务最终转化为了群体的利益。
因此,可以说,权利是个体利益最大化的体现,而义务是保证集体利益最大化的条件。
从猪那传过来的,被点名的打猪就可以了,建议可以狂吃猪肉泄愤……
游戏规则:被点名者,在自己blog上写下答案,并加一个题目,然后把题目丢给另外五个人,并且到这些人的留言版上留下:“你被点名了。”这五个人在自己的blog注明是从哪一个blogger那里传来的题目,然后写下答案,并另写一个问题,再去贴另外五个人。比如你自己回答14个题目,你回答完了再加一个,被你点名的朋友就要回答15个题目,如此继续下去。不幸被点名的家伙,遵循游戏规则吧!
—————-我是华丽的分割线—————-
提问1:2006年,你的野心是什么?
回答:融资100万$(无可能、无可能……)
提问2:如果你可变成动漫/卡通里的角色,你想变成谁,说出原因。
回答:机器猫!有袋袋,要什么有什么(充气娃娃?)
提问3:如果重新让你选择一次已经过完的这段人生,你会想从什么时候开始?换句话说,你对自己什么阶段最后悔,想重新来过?
回答:初中,误解了一些人,对不起。
提问4:你最后一次发自内心的笑是什么时候?
回答:一直都在笑……
提问5:你睡前最后一个念头是什么?
回答:“睡不着应该怎么办?”
提问6:另一半如果出轨的话,你会怎么做?
回答:看情况,如果放不下的话甩了重新再追一次。8过我觉得我应该就此甩了等其他人追我……
提问7: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
回答:独立的灵魂。
提问8:如果世界即将灭亡,你会如何渡过生命的最后一天?
回答:潜入休斯敦,坐航天飞机逃跑……
提问9:如果世上只有一件物品能够陪你入土,你会选择什么?
回答:我的舍利。
提问10:你的癖好是什么,至少说出两个?
回答:吃饭、打牌
提问11:假如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性别?
回答:男
提问12:相信一见钟情吗?
回答:Always……….No.
提问14:第一次是什么时候?当时的情况怎样?
回答:这个问题真BT,还没有……
提问15:你的初恋是什么时候?到什么程度啊~123全垒?
回答:同14。
问题16:你最愤怒的表现是?
回答:眼神可以杀人。
问题17:发工资后第一件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回答:取出来铺到床上,哈哈哈……
问题18:最希望收到的圣诞节礼物是什么?
回答:关键是要有人送……失败……
问题19:想啥时候结婚啊?会不会邀请我呢……
回答:30~35吧,准备大宴三天的说。
问题20:当心情极度郁闷的时候,你会选择什么方式发泄?
回答:撞飞机……
问题21:如果现在你要办一个主题PARTY,那么你想办一个什么主题的PARTY?为什么?
回答:忆苦思甜的,更加感觉现在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美好。
问题22:你觉得什么时候两岸可以统一啊?
回答:我有生之年。
问题23:如果没有任何不良后果和影响,你想对你最恨的人说什么?
回答:对敌人微笑,敌人就成了朋友;对朋友微笑,朋友就成了挚友。(奥格·曼狄诺)
问题24:生活是什么?
回答:生活是啥,生活就是受罪。
问题25:最希望男(女)朋友对你说得一句话是什么?
回答:我们生个孩子吧(YY中……)
问题26:你看一个人最先注意的是外表还是别的?
回答:颜色,不好说清楚的,反正就是颜色。
问题27:被点名时什么心情?
回答:感叹一句,人际关系网络真TMD复杂啊。
问题28:如果现在让你学一门新的语言,你会学什么?
回答:银河系通用语言最终版(The General Language of Galaxy, Final Version)。
问题29:最喜欢的电影
回答:辛德勒的名单。
问题30:你觉得你一生最快乐的将会是什么时候?
回答:将来时?去世前一瞬间,我心飞翔……
问题31:每个人大多生活在一个特等的生活模式中,你的生活模式是怎么样的?如果有机会,想体验怎么样的生活模式?
回答:现在是起床、吃饭、上网、吃饭、睡觉、上网、吃饭、睡觉。想去珠穆朗玛挖地窖、南极种水稻、太平洋养金鱼。
问题32: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专业,你想学什么?
回答:哲学。如果说数学是科学之母,那么哲学就是科学他婆婆。
问题33:心目中理想的另一半是怎么样的?
回答:会做饭烧菜、打毛线洗衣服。漂不漂亮无所谓,反正要看得顺眼,不要审美疲劳。比较体贴,不烦人就好。
问题34:理想中,自己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
回答:Somebady. 引用李开复说的就是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问题35:如果到了适婚年龄,一直没找到另一半,你会一直等待下去,直到你生命中的那位出现吗?
回答:废话,当然等了,没听过“男人四十一支花”么,谁提的这种破问题,打死。
问题36:06世界杯谁会拿冠军?
回答:巴西,还是喜欢肥罗哈……
问题37:为什么我们都那么遵守这个游戏规则?
回答: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问题38:如果让你找到第一个想出这个游戏的人,你会如何对待他?
回答:TJJTDS……
问题39:对目前的生活满意吗?
回答:不满意,太奢侈了。
问题40:幻想一下明年的现在你在做什么?
回答:吃大餐ing……
问题41:如果让你写你和他(她)的小说……那么小说的结局是什么?
回答:一死一伤。
问题42:本年度最让你心痛的是什么?痛到什么地步?
回答:心都痛麻了。不过忘了什么事情了(不老实……)
问题43:你现在肚子饿不饿?我好像饿了。
回答:不饿,在吃瓜子……
问题44:你觉得你到底是为什么而活?(当大家都口口声声说为自己活的时候,是否真的在乎过自己的感受……)
回答: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感到羞耻,也不因浪费时光而感到叹息,我可以说,我将我的全部精力和所有生命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思考宇宙的目的。
问题45:如果,你喜欢的人结婚了(他/她对你也有感情)你会……?(继续?放弃?在不伤害任何人的前提下维持现状?……)
回答:肯定在结婚之前就做了了断了,双方约出来谈清楚,我是那么傻的人么。如果背着我结婚这样的女人要来干什么?
问题46:你相信人有轮回吗?要是有下次投胎想做什么?生活环境是什么?
回答:不相信,人死如灯灭。阿弥陀佛……
问题47:你觉得会是我们先收回台湾还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先和解?为什么?
回答:先收回台湾。上次我碰到耶和华,大概耶和华刚刚从拉斯维加斯回来,高兴得不得了,说可以满足我一个愿望。我赶快把中国地图拿出来,给他说,要不帮咱把台湾给捣鼓回来?耶和华皱着眉头说,都分了这么多年了,这事麻烦,要不换个?我又把中东的地图拿出来说,那就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和解,咋样?耶和华赶快说,要不把中国地图再给我看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叫陨落雕的人心系天下,随身带世界地图……
问题48:你的下一个问题是什么?
回答:还没想好,再想想。
我的问题:如果要把自己比喻为一种颜色,你希望是什么色?(不是SL的S!)
点名:Haotian、Lily、Eagle、Julius、menphix,自觉点!
终于又到了年终总结的时候。
总体来讲,这一年真没干什么事情。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有些事情真的是无能为力。刚刚给EC写完E-Mail无比沉痛地告诉他我最终决定不报MIT了。松了一口气,因为总归是要准备ISEF的。如果没有ISEF,或许我真的会试一试,但是因为这,反复权衡,最终还是放弃了。今年放弃了很多。前几天才为了明天小小科学家,放弃了ICCV2006,今天又不得不和MIT说Goodbye。或许还有机会做Transfer或者Graduate Student,但是,那已经不是我的大学了。
还有一些金融上的问题,也没有时间来解决。机组、带宽,一连串和资本打交道的东西,应该找一个帮手。
前几天黄浦区一个活动的时候,旁边的老师问我,这半年过得惬意吧,天天被光环笼罩着。其实大家都是普通人,不是菩萨,怎么会带光环呢?我想,这半年更多的是在和懒惰做斗争,每次总是偷懒,然后进度很慢很慢。如果不偷懒,现在应该好得多吧。
年初的时候,闲散在街头,对我爸说出了一系列的预言。现在年底了,这些预言实现了3/4,还有1/4的预言等着我。还好,事情总是在向着好的方面转化的。而我也可以骄傲的说,事情朝着我预言的方向发展的。
增广上说什么来着,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啊。那么是否还有勇气说什么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说什么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呢?
今年有这么几句话留下来。
首先是宗悫的,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这句话今年我引用很多次了,相似的,还有太白老兄的长风破浪会有时。怎么说呢,重点在长风啊,有长风才能行万里。而我的长风是否在呢?这是个存在性命题,这种问题一般按笛卡儿的观点是不存在的,因为我思故我在嘛,既然不知道长风思不思,那就不在了。
然后是终军的,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这句怎么解?那可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年代,充满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浪漫主义情调。在只要有军队,就能立战功的时代里面,才有终军这样的豪情啊。
下面是可怜贾生虚垂涕了。为什么呢?当时贾谊给景帝说,那个论天下大势啊,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忒伤感,不说了,以后苟富贵了不要忘记贾生的教导。
共勉吧。
MSN Spaces看的人太多了,换了个窝放点Secret的东西。
网址:已被破解
用RSA 256加密,公布一些加密的参数:
D=10001
N=913F091B99DE1C42AAECA2FC37F0B4C9122C30C2A1F48B04061E7A55F0DE8CDD
E=不公布
在这里,D作为公钥公开,E作为密钥不公开。N为两个大素数的积,更多RSA的知识请查阅文献
成功解码出来的结果按照ASCII码表对应出来就可以了。
相信RSA 256的强度,阿弥陀佛……
使用RSA Tool 2,刘昊天同学成功解出了两个质因数:
C0EA2329246016B257E66D263017186F
C0BE5635124451A3246524810BE61D73
因此,稍加求解就得到了正确的E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计算机技术发展一日千里,RSA 256已经不够用了,大家赶快都用RSA 1024吧,同时告诉我们,把任何东西放到互联网上都是不安全的……阿弥陀佛,只有删除秘密BLOG了,可怕啊。
希望是最难把握的东西,也是最虚无缥缈的东西。不过还好,希望是真实存在的。无法预测希望是否就能够成为现实,但是希望总是在那边的,不是愿望一样的幻境、也不如渴望欲望一样赤裸裸。
十年之后,我们会是什么样子?太难以想象了。但是,知道十年之前的我是什么样子,知道十年之前的希望,知道现在的我是什么样子,希望又实现了哪些。这让我知道,希望并不总只是希望,希望是有实现的成本,但也有实现的可能。
未来无法预知,能够把握的是现在。希望多么美妙而神奇的事情。不管走过哪扇门、哪道坎,都请不要抛弃希望。
我很幸运,因为我心存希望。
首先,我这里谈的是一个狭义的神经网络概念。至于那些深刻模仿神经结构的系统(如达尔文系列)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最近很多朋友问起神经网络的事情,也想用神经网络来解决问题。其实,对于神经网络,我一直是抱着一定偏见的,主要是因为其理论基础。首先,神经网络的确可以无限逼近任何函数,主要问题在学习方法和隐层神经元的选择。学习方法上,反向传播算法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在很多情况下,的确能够达到全局最优解,但是,反向传播算法中实际是应用的梯度下降法来逼近的,因此不可避免的可能会陷入局部最优解,也就是训练中所谓的过度拟合。求解适合神经网络的过程其实可以看作一个状态空间的搜索问题,因此,大家又用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等来搜索全局最优解。但是遗传算法、蚁群算法本身的理论基础也是不扎实的,无法让人信服。
要让神经网络能够搜索到一个比较好的解,需要大量的样本。就人脸检测问题而言,至少要2000个正样本及8000个负样本才能得到较好的结果。而这,就是模型的理论基础不扎实所付出的代价。
关于隐层神经元的作用,可以看成是降维,但是又没有PCA一类的明确数学含义,因此,无法准确得出降维的效果,也就只能用实验的方法来判断隐层神经元的个数。
瑕不掩玉,的确,对于一部分只知道输入和输出的黑箱子问题,又没有明确的数学模型,用神经网络来逼近是现阶段比较实用的方法。我的建议是,如果有明确的数学模型,还是要用明确的数学模型来实现的。比如有关时间序列的,可以用隐马尔可夫模型,关于分类的,可以用支持向量机或者Bayes模型,这些有扎实数学基础的模型一般来说可以用这些数学模型更加明确的指导设计。
**最近喜欢翻看以前写的文章了,其他的太忧郁,就这篇比较蓬勃向上。 **
很多文学作品,刚开始看到,眼前一亮,过了几天,几个月,也就黯淡下来了。
窃以为,真正好的文学作品,是不褪色的,无论看多少次都不一样的震撼。可惜的是,小学初中的时间却被浪费在了无尽的垃圾文学中,徒耗无数光阴,实在是可惜。而直到现在,也没有读完四大名著,无能妄言。而那本论语,也是不敢再动。沙翁的名言熟记在心,而对于他的文章,却没有拜读,辜负了沙翁一片苦心。
那你读过什么?
除了那么多的垃圾文学之外,可能我只读过少得可怜的文学和不计其数的文献或者畅销书。或许鲁迅先生算一个吧!可惜的是,读的是先生的散文而不是先生锋利的杂文。
说起作品,或许就说狭窄了,更宁愿老师出一本书,再写书评倒更拿手一点。近代作家的书,真是很没有写的价值,况且,真正看完的,也算少数。或许,科幻类和科普类的很冷门,没人写吧,权当练笔。
记得最开始看《量子物理史话》的时候,是没有兴趣看下去的,这种传记类的文章要看完要很大的勇气。可是,越看却越有兴趣,居然放不下手来。
浅评《上帝掷骰子吗?- 量子物理史话》
那些科学的传奇,总是让后人惊叹。站在伟大人物的身后,就会感觉到令人窒息的魔力。或许,那些令人激动的奇迹年代已经不可能再来到,很多人碌碌地度过这些奇迹的年份,却没有发现,就是这些个人,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和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这就是物理,或许是在当时无聊的数字消遣,却改造了一切。在现在,我们仍然缅怀那个英雄的时代,为没有生活在那个英雄的时代而惋惜。作者无疑也同样是复古主义者,悲观的表示,随着工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出现奇迹年的几率也越来越小。科学历史上一个人将科学独自推进300多年的盛况已经不复存在。而且,科学和现实的差距似乎是越来越大,高等物理越来越成为玄之又玄的哲学范畴,这也是现代科学的无奈之处。如同作者描述的哥本哈根解释一样,似乎更倾向于冥冥之中的有神论。
光到底是什么?从这一个问题出发,作者引出了在物理学界争论了数百年的光本性问题,那个小问题,曾经困惑了多少伟大的人物,又有多少人为此郁郁而终,那一连串光辉的名字:笛卡儿,牛顿,波义耳,胡克,赫兹,波尔,爱因斯坦……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戏剧,他贯穿了现代物理学说的始终。经典物理学的终结,现代物理学的革命,都蕴藏在上帝的要有光中。
为了上帝的一句要有光,无数的伟人前赴后继,就是为了那神圣的光。在三次的微波战争中,无数的科学家倒下了,到底是波还是粒?现在的小学生可以给你一个最简洁的回答:波粒二象性。可是就为了这样一个统一的结论,牛顿倒下了,托马斯·杨倒下了,开尔文倒下了,他所预言的两朵乌云最终带来了后天般的场景。大统一的理论终于由爱因斯坦一代建立了,成为了现代物理学的根基。而波粒二象性也由波尔哲学般的波塌缩成粒子的哥本哈根解释并没有使得爱因斯坦信服。上帝从不扔骰子就是爱因斯坦对此的回答。怎么能够容忍观察者看到就塌缩,而没看到就恢复成波形。这实在是无神论者无法忍受的。
由混沌和量子建立的地基上,我们刀耕火种的建立新的物理架构,或许这就是物理学的宿命?毁灭后的重构,然后再毁灭?不得而知,倒是更希望物理学不要变成另一种形而上学,更希望看到物理学的未来,那种改造历史的未来。还会不会有激动的奇迹年?只能拭目以待。
在上海快三年了,昨天和老五边吃香肠花生边叙旧,就觉得这两年半真的是变化了不少。
昨天看乔布斯在斯坦福的演讲,听他说睡朋友寝室的地板,把别人废弃的可乐瓶拿来换钱买吃的,去教堂蹭吃蹭喝,觉得自己太幸福了,或者说罪还没受够。
我这三年来过的是什么日子呢?
记得03年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在学校吃饭,就跑到校外的河南拉面那去吃,¥3.5一碗,还可以加辣子。然后呢?偶尔去吃吃振鼎鸡。然后呢?去吃牛排。然后呢?然后就开始吃炭烤、吃火锅、吃西餐,看着什么好吃吃什么,逐渐摒弃了第一年的拉面、牛排、肯德基和麦当劳。口腹之欲,真的是罪过。
03年学期末的时候,江建请客。他也不容易,一个人从江苏到上海来,做着一个月2000多块钱的工作,勉强能够糊口。那天他女友也在,吵着要去麦当劳。但是最后,江建还是带着去了一家湖北餐馆。其实这家的湖北菜倒是蛮好吃的。最后,菜没吃完,江建很仔细的打包带走了。现在想想,觉得大家在上海生活也挺不容易的。而我这两年在上海的生活,是不是太容易了点?
出门打车,吃饭挑剔,丝毫没有感觉到生活的艰辛。没有艰辛的生活不是真正的生活,而我的日子,我的生活,需要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