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怎么回事,教育也变成了高消费。
你能相信么,在人均月收入不足800元人民币的小城镇,进入公立初中就读需要一次性缴纳1.2万元人民币,还不包括学费。这样看来,义务教育真是变成了彻彻底底的高消费。
教育部官员说大学不是人人都读得起的。其实,这样看来,助学贷款应该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发放。这样,不管人读不读大学,都得给银行打一辈子工。
爸爸科室资助了一个孤儿,每个月给他50元生活费,逢年过节再送点日用品。他能想像么,他一年的生活费不过刚刚买得起小孩脚上的一双鞋。一个清洁女工打扫一间屋子的价格是20元人民币。她要打扫120间屋子才能刚刚攒够钱买一个仅能打扫200平方英尺地面的Scooba。让一个农村小孩难以置信的是,他要用6头大肥猪才能换一个能蹒跚学步的体形不足大肥猪六分之一的RoboSapien V2。
买汽车车买飞机的时候,我们总说还比美国日本差很多。教育医疗扶贫的时候,我们总说还比乌干达古巴差很多。这样,每年3000个亿的公务车花销就出去了。
如果说教育部副部长都说养大学生困难的话,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一个农民,年收入是1200元。那么,他要供养一个孩子读公立初中,就要不吃不喝种十年地,如果要供养一个孩子读公立高中,就要再不吃不喝种十五年地。如果要供孩子读完四年大学,天,他要再种四十年地!如果他不幸事故死去,那么他的命刚好够一个孩子念完大学。如果是个城里人,那么就够幸运了,他的命可以供养两个孩子念完大学。
我把书横竖翻开来看,只看到触目惊心的吃人两个字。
或者说,谁叫你不幸生在中国?看着红墙内的宝马保时捷,九亿农民手里,土地和房子,连命都是国家的。或许不,除了未缴的村提留,他们手里还有镰刀和斧锤。
孤影寒光,
坠残影,
留迷离,
映照清浊世。
愁酒醉心落花香,
只望碧水东去。
潸然泪下,
刺心魂,
震思腹,
朦胧忆昔秋。
寒风透纱,
唯留空樽酒。
龙填的词,意境不灵。
关于高考,似乎有千万个理由不由得我谈,其一便是我逃过了高考,塑造了不完整的人生。但是我却要为高考辩护。
高考,虽然不善,但是却是很多人家的唯一倚靠。
在这样一个基尼系数超过0.5的国家,贫富差距的扩大在某种程度上势必导致新阶级的诞生。而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一批占有垄断权利和经济资源的特权阶级已经形成。而知识和由此带来的对特权阶级的熟悉成为了进入这一阶级的门票。从此而言,高考如同中国古代的八股取士一样,成为了这样一个进入特权阶级的特别通道,虽然现代的高考状元显然比古代的状元更加复杂和多舛。
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使得每个中国都无法避免错综复杂的人脉关系。而这样的人脉联络往往公私不分。如果像某些人士所设想的那样全部大学自主招生,只会导致有人脉的上,没人脉的下。人脉越广的人通常越接近特权阶级,那么,一条直上直下的通道就被堵死了。也就是说,没有权,没有钱的阶级就会一辈子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不只自己一辈子,子子孙孙一辈子也都将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高考在现代化的大城市里面可能只是一场考试,孩子们还可以出国,还可以有很多打算。但是,在小城市,在农村,一次高考,就能决定一个孩子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还是靠技术吃饭。
相对这个处处被诟病不公平的社会而言,高考是目前为止最公平的方式,它基本不论出身,不论钱财,而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得某些人能够越过龙门。而类似美国的申请方式,中国的自主招生模式,保送模式就公平性而言都无法与高考相提并论。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导致了在这些看似创新和公平的模式下无法保障真正弱者的翻身机会。而高考看似在大江南北同一天考同一场试,似乎只此一家,但是这样的设置恰恰是保证公平的根源,这样的设置,避免了舞弊,避免了多次考试带来的费用负担,使得几乎人人都考得起,每所大学也都认可。
毋庸置疑,高考必将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现在远不是时候。到现在为止,高考仍然是中国最公平,最有效率的选拔人才为特权阶级输血的方式。
在机场的时候,精神就感到不安分。等到飞机轮胎离开地面的一刹那,很是悸动了一阵。人嘛,总是无法摆脱一些东西的,虽然有时候可以神圣得像神。
前些天,5月19日,跑到街头撒野,其实是舍不得。昨天和张一路逛一路聊,没有啥伤感,只有将来的打算。以后,谁又知道以后呢,一万年太长,只争朝夕。在上海的经历真的就这么结束了,有些人真的就这么见不到了,他们或者她们的面孔会逐渐变得模糊,和记忆和现实和幻想里面的其他的人和事搞混淆。
前方,两个月后,还有份新的挑战等着我呢,事情很多,一步步来,慢慢来。虽然说笛卡儿的方法不正确,但是有时候还是蛮有效果的。毕竟,每个人设计的事情都不大可能像全美电话铺线那样复杂。透露一点最近在做的东西,大概是Online Boosting Learning,一个很模糊的想法,不知道能否实现,也没查过新。我想我总是不耽于寂寞无聊的,所以才会找一个一个的东西妄想去实现它。
经过这么多的事情之后,视线突然变得很清晰了,其实我剩下的事情,无非是TOEFL和CVPR 2007,为什么不一鼓作气地努力呢?比起过去的那些ISEF啊那些NOIP啊,这应该使得我更激动。激动我不再是小孩了,感激互联网的发达和伟大。
突然感觉到不真实。一切事情,当过去之后,如果没有一个实在的物件连接过去和现在,就会让人感觉到不真实。而我偏偏不喜欢留下丝毫的影像,无论是胶片还是CCD。不知道,如果没有联系,那些人能够在我视网膜中存留多久。幸好,我还会再回来的,交通工具的发达让人感到解脱。
面对新一轮的挑战,我甚至来不及歇一口气,背单词,看书,想想现在应该看看概率。如果说年轻就是资本,但是又羡慕那些保送抑或申请之后“荒废”了半年的人。早早透支我的年轻真是好事么?30岁之前用命换钱,30岁之后用钱换命真的是拮据家庭孩子的命运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Destiny,如果说上苍不善,硬要抛弃我,那么感到幸运的是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再受冥冥变数的支配。
最近还在研究历史的可计算性,就是Asimov在三部曲里面所谓的“心灵历史学”。觉得Asimov实在是个很厉害的人,如果单个人的命运充满变数,但是集体的命运总是可以预知的,换句话说,概率可计算的。
写得很杂,是因为飞机终于不再摇翅膀了。Da Vinci的聪明在于,他设计的飞行器不是模仿鸟类的扑翼,而是模仿螺钉。突然也觉得Da Vinci那款腕表挺漂亮的,银色表盘的那款。
再写下去,飞机就要下降了,那么,So, Say Bye-bye to Shanghai。
由于项目不是很多,一共才18个,打算逐个点评,虽然与我无关,随兴而来。点评有褒贬,无恶意。
CS01 海口景山学校网络跳蚤市场
看题目应该是一个网络交易系统,类似eBay或taobao这样的平台。其实我认为,搭建这样的平台并不难。难点也无外乎是避免漏洞,大流量的稳定。看学生做得怎么样了。好像eBay是用ISAPI搭建的,taobao是用JSP搭建的。如果学生用ASP搭建的话,真是捏一把汗。
CS02 电脑语音复读机
这方面的软件实在不胜枚举。CoolEdit、GoldWave……觉得与其尽善尽美地开发一套软件,不如配一个好的耳机和麦克风。
CS03 模块式互动即时三维应用引擎的开发及应用实践
上海赛的时候看过了。但是没看仔细,感觉是从软件工程的角度创新?总归高考好运。
CS04 Extensible Medium of Languages of Programming
可扩展的中级编程语言?不知所云。觉得语言里面最漂亮的还是Python,最严谨的还是Pascal,C++就图个方便嘛。
CS05 基于Bayes-Plus的信息发布预审查系统-三大突破打造智能化信息过滤
天哪,GFW升级版本!感觉其实也就是垃圾邮件过滤的Bayes方法,不过是训练用的样本改变了,变成了对GCD有利的和对GCD不利的。从技术角度,也算应用的创新。从个人角度严重BS这样的谋杀言论自由的行为。
CS06 基于双视角镜头及神经网络图像处理技术的目标识别、跟踪及定位系统
用双摄像头还原深度图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一提到目标识别就想到了雷达。这样的项目,题目很大,得看具体做得怎么样了。如果作者对项目事无巨细都很了解,很有竞争力。
CS07 闪电风暴Flash播放器
每次创新大赛都有Flash播放器,真是无奈啊。
CS08 半自动个人电脑光标定位系统
是不是和Haotian的项目很像呢?不得而知。
CS09 铁路乘客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的研究
做系统的总是很难评价,因为工作量的确很大,但是创新很难找。又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对吧。这样的系统,做得好的话还是早早套现吧。
CS10 Vijos 高效信息学在线评测系统
是不是类似USACO的在线评测系统?现在这样的系统很多,关键是能不能提供详细的出错信息,好的错误反馈才是这样的系统的精髓,否则Shell一下FreePascal就太没意思了。
CS11 依赖于视点的三维模型的渐进压缩与传输方法
看到演示还是很不错的,明年靠你了。
CS12 基于日志的计算机取证技术研究
好像是一个监控软件,将电脑的操作事无巨细地记录到.log文件里面。其实这样的软件就太简单了。如果加了智能系统,能够将高危的操作提示出来还有点意思。
CS13 学生公寓智能考勤系统
又是一个系统,今年的系统是不是多了点?打卡机不是有很多了么。其实这样的系统更关注的不是智能,而是方便。
CS14 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
看来是个单片机作品,其实应该分到EN去,很是无奈。什么时候家里抽油烟机安一个电脑就真是Digital Home了。我家的努力方向啊。
CS15T 咪表付费提示及停车场查询系统
不知道咪表是什么。但是付费提示的软件不是有很多了么。
CS16T 虎符算法及其在802.11无线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研究
Google了一下,没看到虎符算法,其实很怀疑没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怎么搞网络安全,就像怀疑WAPI的安全性一样,谁有WAPI的技术文档?
CS17T 利用仿生学原理监控计算机病毒
难道是免疫算法?或者是自创的算法?总之,要低误判啊。
CS18T 亲本选配管理系统
看来是和BO相关的,我家的农田早就荒废了,用不上。
全国赛评委口味很怪异,我的点评只是代表个人意见。飘红、加粗仅代表个人爱好。
大概6月4号左右就要离开上海了,今天在到处瞎逛的时候,才开始点滴回忆这些日子。
是不是有人说日三省吾身,那么我是三年省吾身咯。说说那些事情,那些三年了,在我脑海里面一直记得的事情。
记得第一次到上海,人生地不熟的,没有亲戚,只有两个朋友。而父母也就这么放心地让我来了。当时很多人不理解,现在也很多人在问,为什么父母就这么放心我的这个年纪。父母报之一笑。其实我猜,父母当时也是捏了一把汗的吧。第一次在上海的大多数时候是呆在旅店里,饿了就去KFC或者M记,最丰盛的一餐记得是到ZL家。ZL的父母都很热情,让我很不好意思。两年后,又来到了ZL家,ZL的父母还是那么热情,我还是那么不好意思,记得最清楚的是ZL的妈妈夸我懂事了。
今天穿过天钥桥路,走啊走啊,居然走过了文定路。突然想起接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私活就是在文定路上。那个爽快的老板我还清楚记得。那家小小的公司我也清楚记得。有时候记忆太清楚也不是什么好事,比如刚刚坐在89路上的时候恍惚间觉得自己正在接活的路上。那已经是两年前的事情了。那个Outlook,那些个按钮都是好遥远的事情了。那个时候,Chice才刚刚保送TSU呢!那个时候,我还在忐忑第一个NOIP一等奖呢。那是我赚到的第一笔钱,也是至今唯一一笔名正言顺的钱。
更早些时候,在徐家汇还发生过一件事情,我记得我曾经提到过。那是在年前,我在上海第一次被一个参加工作的朋友请客。然后顿悟,每个人都不容易。那顿几十块钱的饭局,那湖北泡椒都深深刻在脑海中。在高一,似乎我还懵懂未知。
顺着肈家浜路往下走,坐着43路,过了两站之后,到了枫林路。枫林路的对面就是岳阳路。第一次到岳阳路可以追溯到高一上学期,到朱老师那去复核NOIP的成绩。高二的时候,那是个九月份,当时和晓轶在他家汗流浃背地弄那个小机器车。余老师一个电话打过来,说青少年科学研究院的事情。于是呢,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在下一周到了岳阳路。从此,每两周,都要挤一次43路,走一长截的路。那一年,第一次到了南昌路科协。当时不熟悉,手里只有科协邮来的一张地图,稀里糊涂地坐上出租车就来了,这大概也是后来去市科协都打车的原因之一吧。那天热热闹闹地开始和结束,我来得晚,站在最后面让人最不注意的一个角落。随后,认识了张逸中。
不知道这是不是代表了一种模式化的逃离,或者本身就是模式化的一种。还记得肖审克的救赎里面,那个黑人的话语,有的人已经模式化了。但是,有的鸟儿是关不住的。
然后,我的日子逐渐偏离了高一的简单。那天倾诉的时候还在怀念的那种简单。上课,做作业,看闲书,自学,偶尔踢踢足球,打打乒乓。人怎么能回到过去呢。
忙忙碌碌地开始。上次有人回忆WEC的情景,我和晓轶睡一个房间。真是幼稚得快乐的时光啊。我们甚至还抽空溜回学校上英语课!那天晚上,隔江相望的外滩很繁华。
去年七月份,自己在上海一个人过了一个月。那一个月,是过得最清净的日子。清心寡欲。而后来,高三,反而充满了太多不切实际的欲望,强求。
那些日子,回不去的日子,却烙下印子,成为抹不去的一部分。
D.穿越时空来到复杂多变的清朝
扮演职业:护国将军
充分发挥你潜藏的魄力和管理能力吧,你一定是将军的不二人选。
出没地点:黄沙战场
时代目标:这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人民的安危就更需要你的守护。拿出你的勇气和潜能来创一番伟业吧。
怡然家庭:也许有时你会觉得旁人总是无法理解自己,做事的时候总是波折重重,这时你需要的就是一位有着温暖笑容和细腻心思的爱人,她会为你排忧解难,而且绝对不会背叛你,这就是害怕寂寞的你最需要的家的感觉。
不知道最近在想些什么,想得很杂,梦也做得很杂。梦到了一些很多年前的人和事。昨天网上碰到皮雳,按照惯例,又谈起了初中的同学。听说了某个同学得了抑郁症,心里很不是滋味。还记得小学的时候,班主任对我和他说,你们要是不进清华北大真是可惜了。而他现在却因为得了抑郁症而留级。
今天早上模模糊糊之中,12号那一天的情景又梦魇一般地浮现了出来。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是摆脱不了这样的梦魇了。如同初三的那段时间,那一段长长的梦魇。我曾经错误地以为高三的时候不会重蹈那样的覆辙,某种意义上说,我成功了;另种意义上说,我还是没能逃脱。
早就悟出来事事无完美,怎么又谈到我贪心的欲望了。今天早上起来,开始背单词,好不容易背了十六个。看完Mission Impossible 3后大概情节刺激得我全忘了。从昨天就开始写代码,希望进入状态,结果两天只写了四行,咳,我把我的青春大把大把地挥霍到哪去了。
心神不宁的,仿佛心要从七窍中飘出去落个逍遥似的。总是在楼上望着楼下的风景就有跳下去的冲动。不知道这算不算变态的一种。始终而言,有一个地方我们总是要去的,那个地方是那么神秘,因为去过的人没有告诉过我们那边到底是怎样的。
从来不曾从楼上往外跳过,却在小学的时候从楼上往里面跳过,傻傻地摔伤了鼻梁。据说当人落下了七层左右的时候就失去了知觉。那么说来,从Sears Tower往下跳真是个不错的Idea,只是,若脚上绑了弹力绳就更好了。
人是群居动物,那觅食的鸽子也是,那湖里的鸭子也是。但是他们却喜欢独自行动。他们自己觅食,也只需要觅食。有时候需求简单得超过了任何复杂头脑。
貌似我每次遇到的结束用一个最合适的形容词来形容居然就是无厘头。这也实在怪不着我,只是每次,都太蹊跷和突兀而已。
还记得初三的结束。莫名其妙地,老师在某个五月中旬宣布,最后三节课不上了,大家各自回家。于是,同学们都毫无准备地接受了初中生活结束的现实。
初三最后的一次同学聚会的结束就更加莫名其妙了。因为某个同学喝吐了,因此家长来接,于是大家都作鸟雀散。而这次以后,好多人,既没有联系方式,也没有联系欲望,再也见不着了。
有谁曾经在初中的时候信誓旦旦地说要每年都聚会的。而今相距遥远,要如何兑现诺言。即使大家在一座城市里面,但一些人活着,一些人不那么活着。活着的差距,最后竟变成了不能相见的原因。
妈妈曾经在我小学毕业,兴致勃勃地填同学录的时候不无道理地说,其实没什么意义。那些个留言,故弄玄虚地留言,是否还有人留着?而我们的联系,随着家里电话号码的一变再变,变得再难寻。
虽然Avril说It’s My Happy Ending,或许每个结束都不会完美。怎么可能,怎么会,怎么办,怎么做,怎么这样。
是谁曾经说过事事无完美,然后又在这里自我欺骗似的期待着完美的结局。因为从来不喜欢喜剧,所以才喜欢看真假驸马,虽然最后心里憋屈得很。
一段故事荒唐地结束了,还有另一段滑稽的故事要开场。
题目有些抄袭自《医生杜明》,这篇小说本来真是一篇小小说,现在居然发展成了长篇。具体内容好像新浪已经登出来了(http://bookreg.sina.com.cn/serialize/writing.php?wid=5069)。
还是那个问题,外表纯洁无瑕的孩子就真的只是孩子么。从表现真的就能看出每个人想的什么么?每个人都用重重叠叠的屏障包裹着自己,能看得那么真切么。
外表不那么纯洁无瑕的人真的就是那么的早熟么,或许,他只是用另一种方式伪装自己的不成熟罢了。突然想起了老大。那个第一天到寝室就给我们普及XX教育的人。然而,居然在某年某月某日,涉世未深地被人骗了钱。
我无法看得那么真切,却看得见,那些孩子们,真的只是在玩耍,真的只是孩子么。小时候的孩子总是伪装着成熟。而长大了的孩子却总是伪装着幼稚。
那人说得对,这么多年了,没有人会是干净的,为什么却总要陷入一厢情愿地臆想里面呢?或许,我还真是希望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