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comment yet
November 20th, 2005

http://www.chinahrd.net/renliziyuan_yjh/qu_MBTI.asp

您的人格类型是: INTP(内向,直觉,思维,知觉)

您的工作中的优势:
  ◆ 急切地“想知道盒子外面的世界”,能想出新的可能性
  ◆ 能够理解非常复杂和高度抽象的概念
  ◆ 杰出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技能
  ◆ 独立自主,探险精神,创造意识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
  ◆ 能够综合考虑和运用大量的信息
  ◆ 搜集所需信息的时候的好奇心,独特的东西能力
  ◆ 即使在压力大的情况下也能逻辑地分析事物
  ◆ 学习新知识地信心和动力都很大
  ◆ 客观性,能够客观分析和处理问题,而不是感情用事
  ◆ 对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充满信心
  ◆ 能够把握事情的全局,弄清行为和思想的长远影响
  ◆ 能灵活适应新情况,有熟练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您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不足:
  ◆ 办事情可能条例不清,容易发生紊乱
  ◆ 过于自信,可能会不恰当地运用自己的能力和社会经历
  ◆ 对思维狭窄和思想固执的人容易缺乏信心
  ◆ 不喜欢传统的、公式化的做事方式
  ◆ 问题一旦解决,兴趣便不复存在
  ◆ 不擅长把复杂的思想和问题用简明的形式表现出来
  ◆ 可能过于理论化,而忽视现实性
  ◆ 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去考虑且解决重要的细节性问题
  ◆ 不喜欢重复地做同一个事情
  ◆ 对程式化的事情和固执的人缺乏耐心

 

大家看说得准确不。

No comment yet
November 19th, 2005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苦闷彷徨了起来。突然间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要做的目标明确,只是现实中却有许多得意与不得意,得志与不得志。认真的做事情,却只能一时做一事。

如果每天都有新的生活,刺激的事情该多好啊。如果生活一直平淡如水,或许平淡是福。上次面试的时候,考官随口说我的父母是专业人员,我觉得惊诧,说他们是普通人,算不得专业。这个时候,考官问我自己想做什么的时候又一时语噎。我到底要做什么?20年后的计划?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马萨诸塞理工学院不了解,别人也不了解,连我自己也觉得迷惘不可能。

不想过平淡的生活,平凡的生活,于是傲气冲天的宣告要做20年以后的事情,而现在只是追赶上了别人的步伐。慢慢做,慢慢来,但是时不我待。10年、20年,再不做,就会被超越,被摒弃,被放在阴暗角落里发脏发臭。

而我的苦闷不得志,也就得不到发泄,而开始发泄。

No comment yet
November 6th, 2005

那天比赛的时候,韦钰走过来了。果然如传说一样,是一个很干练的老人家。很佩服她,因为她一下就指出了,“这个是你的特点,那个不是”。虽然说心里感到惭愧,但更感到敬佩。

 

前两天在看巴金的随想录,他在忏悔,忏悔以前没有说真话。韦老师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还工作在最前沿。看到她的BLOG,看到她还在研究学习科学,并且小有成就,感到一种激励。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啊。

 

有时候,真的有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No comment yet
October 21st, 2005

时间,不会不在人的身上留下一点印记的。

至少我觉得,我已经开始变得更专业。专业是好事情么?显然不是,是笨拙。大巧若拙的拙。越来越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做事情。变化的是精力,也是经历。

记得两年前,我在这里,在上海,感到的更多是激动,是感慨。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城市,是一个圆梦的地方。现在我知道,我来对了地方。有些话说得对,学校并不代表什么。清华、北大、MIT、斯坦福没什么可激动的,要清楚的知道,到那里之后,除了教授,都是要从那个学校毕业的,而我呢,只是其中的一分子。那么,要做就要做到数一数二。

我是一个怀揣着梦想走天下的人。我的梦想在哪里,我就在哪里。洒脱放肆的过活,魏晋风度的生活。羡慕魏晋风度的豪放不羁。而现实的压力,却又压得喘不过气来。盯住一个目标,开始蹒跚前进,于是就形成的前面说的“专业”。但,专业不是好事情。圈子越来越窄,人也越来越见笑大方之家了。如果能做一个学通文理古今中外的人能多好啊,哪怕朝闻道。了解得越多,想要了解的也就越多,然后才发现,人类的知识已经形成了一座大厦,要打扫一遍也不知猴年马月,更何况想吞并他的雄心。

小时候,参观人民大会堂,我对母亲说,我会再到这里来的,而我真的一语成谶。然而,真的这么好运,孩提时的梦想都能实现么?

毕竟,岁月会让人明白事理,让人害怕。害怕以前坚信不移的东西,就是那些夸下海口的梦想。害怕又怎么样?还是只有一步一步来做。毕竟有人要做的,还不如我来做;毕竟迟早会做的,还不如现在就开始做。哪怕一生只能实现梦想的千分之一,希望我临终前能够无愧的说我没有浪费一丁点时间。

时间,是真的会留下点滴脚印的。然而前面还有我所等待的东西,所以拂拭干净,继续上路吧。

No comment yet
September 11st, 2005

计算的未来是什么?

 

计算的未来是量子。

 

O(N)次的算法复杂度还是太高了,若是量子,恐怕就能够到O(1)吧。

 

我们现在的计算,多还是非并行的,即使是并行的,也不大可能组成亿亿台电脑同时运算的庞大并行系统。串行导致的结果是,Chain Cascade算法检测一个物品是20fps,相当高的速度。而检测6个物品就到了4fps,若更多的话运算量成倍增加,无法想象。

 

考虑黑白棋的66完全解,再考虑为什么88还没有完全解。因为这里时间复杂度的上升是指数级别的O(2^N)。

 

有人告诉我,解决这一切的方法是量子计算机。传说中能够将复杂度降一个数量级的方法。

 

我想,这是一个好方法,提高并行的能力,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不能够等到20G的PX的出现,就只有等待更漫长的量子计算机的研发了。

No comment yet
September 4th, 2005

今天偶然看看报纸,又心潮澎湃起来。科技改变生活啊。那梦想是什么?我的梦想又是什么?

当科技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机械啊之类的东西早已经普及,我们又需要什么?

我认为答案是,我们不需要什么,因为,一切都已经智能化了。

当你的电脑里面安装的操作系统是智能化的时候,不用打补丁,不用升级软件,操作系统会帮你做。这远不是智能,MS就可以实现。我说的智能是什么呢?当你用电脑工作的时候,他会明白你的意图,当你撰写电子邮件的时候,他知道应该用比较formal的模板还是joke的,这一切不需要你的提点。他知道当弟弟妹妹用你的电脑的时候,把那些不适合他们的东西隐藏得好好的,这也不需要你的设置。只需要你享受他,他就是一个全能的仆人。

未来的智能远远不是操作系统。家电的智能更重要。在你进屋的时候把电视开到你喜欢的频道,这不是智能,现在的家电巨头们都能做到。智能的是,在播放到某个片断的时候,他知道你喜欢看什么,然后给一个特写,或者收藏起来。冰箱会自动预购牛奶,你最喜欢的那种,这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但是冰箱不只预购牛奶,他会变换口味,今天给你果汁,明天给你汽水,都很和你的口味不是么。

机器做饭烧菜,多新鲜啊。不,智能的机器会自己安排。当然,不是按照你的指令,而是按照你的意思。
和这样的家电生活到一起,感觉是和很多很多人生活在一起,或许刚开始不会这么惬意,但是随着磨合,他们会越来越懂你的意思。

谈了这么多,怎么没有谈到机器人?或许会有形形色色的机器人,但是,在一个智能化的社会里面,还需要机器人干什么?只是一个玩伴罢了。

这些听起来是硬科幻,还是比较老套的那种。但是却是我们在一步步的做的事情。以智能电脑为中心的,多智能体协作的环境。实现这些需要:

更先进的人机交互
更全面的专家系统
更出色的判断力
…………

这些什么时候能实现呢?我说不清楚,没人能说不清楚,或许我能称其为二十年后的技术,或许未来和我说的大有不同,但是我们的目标总是相同的,让生活更加简单啊。

No comment yet
August 11st, 2005

每次比赛,都有所感慨,唉一声。

内存清理是完全不用的,MS的系统可以放心的,然后看看获奖名单,CS还有一个做内存清理的获得一等奖。为什么?这又不是新技术,又不是新创意。杀病毒软件在Ring0级运行也不是什么难事情,CS还有一个搞这个的。唉。每次总是这样,照顾偏僻省市,却又产生了不公平,就挺为杨炼的那个音乐分类惋惜的。

http://www.xiaoxiaotong.org/news/View.aspx?NewsId=1443

http://www.xiaoxiaotong.org/news/View.aspx?NewsId=1439

No comment yet
August 2nd, 2005

记忆总是比事实鲜活,记忆中的人,也一个个的鲜活了起来。最近经常笑,生活么,本来就该充满欢笑。但是只是一个人笑,笑得痴。想到过去的一些事情,就觉得好笑。其实我一般是不苟言笑的。上次董博文讲了很多笑话,都还不错,我却没有笑的意思,把他佩服得。那些过去的事情其实并不十分好笑,只是想起来,就觉得自己成熟了,不只是生理上的。少不更事的事情真的,很有趣。

一觉睡到12点也没有人叫我,却还是8、9点就醒了,然后就赖在床上不起来。好惬意。但是也有无聊的时候,看看科幻小说,甚至连倪匡的卫斯理也看,去其糟粕。还是最喜欢Asimov的我机器人和基地系列,那才是科幻的境界啊。刘慈欣的其实也不错,台湾香港的算比较垃圾的。

满篇牢骚,一纸荒唐。十多号的时候,参加青博会,真是快乐的日子。那些韩国人特别好玩,He gives me movies,master。其实志愿者也挺漂亮的。有人交流其实是很痛快的事情。更如果志同道合的话。比如上次RNPA的聚会就特别难忘。能够一起聊聊时局,聊聊技术,再好不过了。这也是我说期望的啊。一个人的奋斗,多么孤单!但是有了他们,就让我觉得,还有很多人,为了自己的目标在奋斗着,原来大家都是一样。

觉得,努力的感觉很不错。能够证明自己还存在,比什么都重要,也不什么都实在,最怕的是过了这么多年,却怕到头来连自己干了什么都不知道,浑浑噩噩的人生就过去了。

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可以什么都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远离的喧嚣,隐居于闹市。大概也叫做“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吧。

再过十多天,就要回家了,见到家人朋友,吃火锅,到处去玩,是不错的消遣。

No comment yet
June 30th, 2005

问题在于,你如何去想他。

事情忙完了,就没有可忙的了么?还有时间要追。时间才是问题的关键。不能浪费时间和金钱无意义的事情上,不对么。很多问题的解决看起来容易,但是却都不是满意的。因为空间的不封闭。如果我们存在于一个封闭的宇宙中,那么,熵的不可避免的增长将会导致宇宙的毁灭。但是它并没有。我们的NP-Hard、NP-Complete问题都需要怎么解决?存在P解法么?还是加个维的问题?我不清楚,在于如何去想。

No comment yet
June 28th, 2005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忙一篇paper,所以现在才开始动笔。

以前一直把自己放到不正确的位置,以为自己很重要,当然,这毕竟是毕淑敏的原因。但是直到动手的时候努力回忆,才发现自己做的工作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其实自己只是上海滚滚人流中微不足道的一分子。当然这些原因,所以跟着流啊流,就流到了现在。

所有以前的成绩,虽然免不了汗水,但是都可以在200个字内说清楚,所以没有过去只有将来。

但是将来又在哪个方向?我不知道,大家都不知道。但是,行为是预见的影子,现在的行为就决定了以后的成败。到底是放肆过活还是兢兢业业地做些事情?我已经到了高三,没有了选择,所以只有兢业地做事情,学习,还比如现在写的这篇文章。人总是不能预测将来的,早在50年代,就阐述清楚了这么一个混沌原理,又叫做蝴蝶效应。你现在在做着事情,和学习无关的,但是何尝又和高考无关?比如练字,和学习无关,却能够影响批卷老师的心情。当然,最好的选择是不参加高考,可是,有人却说,没有高考的人生不完整,可能你更喜欢这种不完整的人生,我也是,不过这是后话了。

每年,都有一长串的竞赛,从物理数学化学生物信息学的省赛到全国赛再到国际竞赛,这就是所谓的五大学科竞赛。还有每年的“平民化”竞赛比如创新大赛,上海还有古诗文大赛,英语口语竞赛,明日科技之星。单就信息学而言我还可以列两个,卡西欧杯和西部杯。难道参赛的朋友们都是自愿的么?当然是!不过更重要的是高考的指挥棒。五大学科竞赛的省赛一等奖就具有了保送资格,当然保不保还有其他的因素,但是很清楚的是,国家级的学科竞赛前五十名可是白纸黑字签走掉的。而其他的虽然没有保送,但是还有宝贵的20分加分名额,你只有540分左右,可是加了20分之后也许TSU和PKU都不是问题。

曾经认识的一个朋友是搞化学竞赛的,可是他保送的却是TSU的计算机系。

可是我却是真心喜欢这块大铁皮呵!计算机是体现唯物主义到及至的玩意,因为这里面的一切都是可预知的。也许有朋友懂一点计算机,说还有Random函数呢!那只是基于高斯分布的伪随机数而已。但是写出来的程序却是不可预知的,因为他要和外界打交道,他看到了东西,听到了东西,这些都是不可预知的,所以他的反应只是可控制,却不可预知。这就是魅力。我曾经在做机器人的时候给陈晓轶说过这样的一个封闭世界假设:若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可建模的,那么机器人的运行将是可靠稳定的。然而这怎么可能呢?在物理的封闭世界里面是刚体的物体其实只是刚性比较强而已。整个世界都是混沌一片。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我一直觉得爱迪生是多么的正确,的确成功就是汗水加那么一点点的运气。看看旁边的人吧,陈天桥,虽然很多人对他不耻,但是他确实是靠着自己的打拼奋斗了起来。运气么,现在还缺,所以自己就只有加倍努力了,因为自己还是在上海人流中的一群人里,还不是一个。

有人问,那么你想去哪所大学呢?我一直羞于回答,那么现在就让我来借此说说吧。我想去TSU,因为那里有我的很多朋友;我想去CMU,因为那里有NASA的项目;我想去MIT,因为那里有Brooks;我想去Stanford,因为高德纳在那里;我也想去Cambridge,因为Cambridge还有图灵的英灵。

看看满满的一屏幕字,仿佛还没达到写作要求,就此搁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