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comment yet

最近不知怎的,突然想谈电影,大概是看了谈电影的电影有所触动吧。

我不是一个怎么爱看电影的人,基本上对此也没研究。记得除了学校组织的电影外,看的第一场电影是五、六岁的时候,父母带着我看夜场,就是12点放完的那种。片名不记得了,就记得是刘德华演的,二三十年代的警匪片,当时被激烈的枪战镜头吓哭了,可见当时我就是踏实胆小的人。

到后来,大概上小学吧,家里有了录像机,就可以看录像带了。录像机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将电视录下来,当时还把CCTV-2放的《海底两万里》录下来。当时街上租录像带的地方也渐渐多了起来,于是也偶尔去租两盘过过瘾。当时就喜欢看科幻+枪战题材的,要是再有几个机器人就感觉棒极了。可以看出,当时的我就已经脱离武打片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录像机也冷落了起来,然后是DVD机(我家是直接跳过VCD时代的),但是由于不能放VCD,所以也被冷落了段时间。

忘了是初一还是小六,第一次到成都的电脑城去,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盗版碟,眼睛都花了,居然还有DVD,眼前一亮,赶快开始挑。由于喜欢科幻嘛,所以买了盘《人工智能》和《魔戒I》。说来惭愧,当时看《人工智能》的时候真是懊恼极了,怎么都放了一半了还没机器人出来,都是人在说啊说啊的,现在想来,大概当时连斯皮尔博格他母亲都问候过了。《魔戒I》因为看着比较唬人,一会中土大战,一会儿魔法来魔法去的,就被套牢了,连看了两遍,可见精神生活的严重匮乏。去年重新将《人工智能》翻出来的时候,才觉得还是蛮好的一部片子,关于人与人工生命的关系探讨挺好。

初中的时光就是打电脑看电视打台球中度过的,电影除了学校的都没怎么看。然后直接跃迁到高中时代。

其实也不能算严格的高中,自从初三下学期我家装上宽带以后,精神生活就开始丰富起来了。开始通过bt孜孜不倦地下载各种电影。诸如魔戒系列啊、我,机器人啊之类的好莱坞票房号召系列。

到上海之后,由于得天独厚的环境,下载电影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俗话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从高二开始,我就将个人的欣赏提升到了集体欣赏的新高度。学校教室里有投影仪,还有立体声音响,虽然没有环绕音,但考虑到是RMVB格式的也就凑合了。

从《异形大战铁血战士》开始,班级影院开始经常化。总是每周三~四开始收集大家要看什么电影,周五晚上下载,然后周六开始放。顶峰时期,一周下了两三部片子,就只有在体选课的时候看了,当时看的是《生化危机II》。

渐渐地开始喜欢上了很多人一起看电影,买点零食饮料,一起分析。连《饺子》这样无趣的电影大家都能分析得有声有色。

暑假寒假回家还是想大家一起看看电影,怎么办呢?幸好咱朋友遍天下啊,于是要看电影的时候,就坐着车到成都,找到岑崟,拿起他家里的电影票就往王府井冲(真是好笑,成都的电影院居然叫王府井!)。这样,居然在宽敞舒适有爆米花可乐的大厅里免费K完了好几部大片。

从大片到文艺片是有过程的,也是要有潜移默化的教导的。逐渐厌倦了大片的华而不实,以至于后来班级影院放《刀锋战士III》《韩城攻略》都懒得去看。

高一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们放了一部《十七岁的单车》,从此牢牢记住了王小帅和高圆圆这两个名字。高二的时候,另一位语文老师又放了一部《活着》,从此将余华这个名字记住了。然后看了一些小说,《秦腔》《许三观卖血记》,再看了一部《青红》,就突然想看看这样描写普通生活的电影,开始了现在的观摩。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