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comment yet

今晚的一些谈话使得我关于SNS的思路更坚定了不少。比如做中国版的Second Life远不只HipHi一家。而模仿Facebook的网站,除了Xiaonei,Faceren也活得很滋润。虽然大家都认为Microsoft花240M来买1.6%的股份是冤大头,但是这么多的SNS网络,有趣的确实不多。

看起来,SNS的形式并不多。Douban、MySpaces、Second Life都是SNS。从人/物关系来说,Douban、Dianping都是带有强烈的物品属性。抽掉Douban的书籍目录,Dianping的餐馆名单,他们的SNS网络就如同失去了树干的槲寄生一样,顷刻间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而MySpaces虽然没有表现这么强烈的物品属性,但如果缺少了初生时期的地下乐队,MySpaces凭什么超越Friendster。

Second Life是个奇特的例子。当然,这一奇特的例子还不限于SL,中国的网游社区、大杂烩形式的论坛都是很奇特的SNS例子。这些例子奇怪的地方在于,所有的人际关系网络都是凭空建立起来的,现实和虚拟完全割裂了。而这种割裂在中国是通过线下活动来弥补。但是对于SL这样有着几百万人常住人口的地方,线下活动是不现实的。而且,线下活动实际使得互联网管理SNS的意义损失巨大。

这也就清楚显示了Facebook为什么是个强有力的人际关系网络管理工具。Facebook的网上人际关系网络是基于现实的人际关系网络建立的,而且这一现实的人际关系网络是相当具体的,就是同校联系。对于若邻网由于缺乏了解,暂时不予置评。

对于互联网SNS的研究,要了解互联网的SNS能够做什么。越来越清楚的看到,互联网的SNS并不能打破阶级之间的隔膜。那么这样的人际关系网络只是为了证明六度空间理论么。事实上,互联网的SNS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缩短必要的人际关系的距离,而不是将所有人都联系到一起。本来要在两个场所通过两个朋友介绍才能认识的朋友,在互联网上,只需要点两次鼠标。这大大降低了人际关系的成本。

Facebook初期的校园策略使其可以轻松地分化人群,将他们聚合成真实的团体。这样的真实与虚拟的融合让人们摆脱这一工具尤其困难。而第一批用户逐渐推广出去,保证了所有用户都是真实具有联系的。这将Facebook与MySpaces和SL区分了出来。MySpaces上儿童色情狂和犯罪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于其虚拟性。

考虑更深一点,就不只是想用户想要什么了。Facebook这样的纯SNS网络具有高昂的社会代价。如果全社会通过Facebook分化成小团体,会对现阶段的社会层次结构造成更大影响。Facebook实际上为每个人建立了一个人生长度的人际关系网络。即使境遇、生活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互联网SNS并不会发生多大的改变。因此,对于社会的分化作用,这种真实的SNS尤其巨大。考虑到这个问题之后,Facebook应当负起的社会责任成为了以后关注的焦点。

十多年的社会实践已经意识到,我们并不是打算在互联网上重建一个世界,而只是给现有的世界提供一个工具而已。互联网的工具化让任何虚拟现实的打算变得不现实。这或许是科幻迷的悲哀,虽然在看到SL之后他们会激动一会。因此,承认SL的先驱价值,我依然认为,Facebook这样的方式或许才能短时间造就一个成功的互联网应用,虽然这一应用长远看有不可避免的难题。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