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comment yet

最近一直在Ubuntu下面,没有我的UltraEdit,还真是不习惯写BLOG了。

最近在看一本书,真是说到了我的痛处。模仿永远是最简单的事情。然后学会反思。想想以前,总是用很多人做标杆,然后奋斗起来就很简单。小时候,是父母口中的邻家小孩,长大了,去上海了,又拿ZYC同学当标杆。于是也一步一步走过来了。这样最省力,但是。单是模仿别人的轨迹又有什么意思呢?我能够去CASTIC,能够去ISEF,却跟不上他去Harvard的步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没办法模仿,没办法跟上,甚至很难计划,所以才越来越觉得,分支越多的计划才是好计划。去年的时候,想模仿YG,然后今年又拿ZJY第一年失败的例子来自我安慰。这些都是不对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别人的例子从来不适合套在自己身上。

寻找模式,寻找共性总是每个人想能够把事情最简单化的方法。于是更简单的方法找到了,模仿一个对象。或许是受CJS写ZYC的那篇通讯稿的影响,我真的以为“成功可以复制”。然而成功从来不是一个能够复制的东西,甚至是一个很难定义的东西。运气、能力都各显其能。那么妄图照葫芦画瓢的任何努力几乎都会遭受失败就不足为奇了。可叹的是,人们喜欢把世界过于简单化,但是还没有能真正简单化的模式方法。这些寻找模式的努力从来都没有被忽视,于是《基业长青》很畅销,《人性的弱点》很畅销,《富爸爸,穷爸爸》很畅销。社会学的研究不是容易的事情,SONY现在陷入了困境,越来越多家庭离异,房地产的时而低迷。没有寻找到模式,于是就诉诸于模仿了。

在2005年的时候,大家说要寻找下一个爱因斯坦。大家说Shuttleworth是非洲的盖茨。爱因斯坦从来都不是找到的,盖茨也不是通过模仿别人得来的。人的模仿,并不是商品的模仿。在商品中,跟随战略可能成功,商品的模仿比人的模仿简单多了。

问问自己,读几本传记,面对面的谈话,乃至深交,对某个人了解有多少。这就是为什么对人,对有人参与的事物的模仿总是难上加难。我们只能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而不是和谁一样的人。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