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comment yet

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一直不敢谈,因为我也经历了一个很大的思想转变。最近又思考了一些,有必要和大家分享一下。

现在的情况应该是比7.8低了,7.8是香港的联系汇率定的调子。两年前,这个数是8.1。这点小数点后的浮动于我来说也就是百把块钱的损失,貌似没什么大的影响,所以更关心的应该是趋势。

爸在2005年的时候就说,人民币应该升值,我当时坚决反对,人民币的价值越低估,越利于倾销。爸的观点很朴素,人民币升值的话如果你出去读书费用就便宜了啊。现在的我,也这么当笑话来说,人民币升值的话X60T就3k多搞定啦。

这是一方面,电子产品的价格。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劳动力市场会变得越来越贵,这意味着,大部分在中国生产的产品要涨价了,也就是说,大部分产品要涨价了。联想到苹果前些天因“血汗工厂”而被批评的事情,其实劳动力涨价是早就应该来到的了。实际情况是,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低报酬,保证了全世界人民的良好生活品质。伴随而来的,是各大公司将在华工厂迁移到越南、马来西亚或中亚等劳动力相对低廉的地区。考虑到中国的发展,劳动力价格必然升高,这样的迁移是合乎情理的。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的问题。相对而言,中国的问题是内部的更多一些。现阶段是庞大的劳动力何去何从,下阶段是众多的老年人谁养。那么,庞大的劳动力是否对改变“劳动力价格必然升高”的判断有影响呢。

这里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恶性竞争,而是市场。劳动力价格的底线取决于基本生活保障的费用。当劳动力价格低于基本生活保障费用的时候,由于这种自杀性消耗,最终也会导致劳动力价格的升高。

回到原命题,通过这一角度,将汇率、劳动力成本和基本生活保障挂上了钩。理应注意到,单从消费上看,汇率的升高会导致所谓的“外国产品便宜”的假象,但是对基本的农副产品影响是有限的,大多数的影响集中的中高端消费上。事实上,这样的联动导致中国由投资驱动的外向性经济遇到问题。外向性经济的两个支点应该是消费和生产。换句话说,之所以导致中国现在的经济模式,一切的来源都是人口。人口基数的庞大使得资本对消费充满了遐想,同时也使资本对廉价的劳动力充满了渴望。然而,这命题本身就是二律背反。于是,中国的人口被资本割裂成了两块,消费群体和生产群体。这也就导致了现阶段中国哑铃型的社会结构。

汇率的变化,冲击最大的是哑铃的下端。前文已经说过,汇率的升高会导致资本的大量转移,即使不谈社会问题,沿海地区的大批失业也会对经济造成影响,最直接的是GDP消失了。然而我却觉得这不是大问题。另外的结构会凸显,社会的底层冲散了,要么还是在底层,要么就会被冲到中层,长远来看,并不见得是坏事。

似乎上面在论证一点,就是升值带来的影响并不可怕。实际上,升值带来的影响更多会体现在生活产品的涨价上。人民币的升值会对期货市场施加压力,也就不难理解基本生活产品的价格会发生变动。同样,同前文所述,升值导致的GDP消失处理不当也会造成麻烦,即使GDP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质,对于投资者心理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人民币理应重估,重估到底是多少合适?投机家的5:1是一个合适的数字么?还是6:1?抑或是按照可口可乐的定价来个1:1?当然后者是我常讲的冷笑话了。

(实际情况而言,中国的粮食进口并不是一个十分可怕的数字。这意味着,人民币的升值虽然会导致新一轮的期货上涨,但粮食价格相对会保持稳定,而且,粮食产品作为一种易于生产,没有技术障碍的产品,符合自由市场理论的要求,对于估计人民币的实际汇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此段删除,粮食产品价格受国家控制)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